法庭上,我整理好最后一份证据材料,平静地看向对面坐立难安的苏雅。
综上所述,被告方在合同第47条b款中的解释完全违背了商业惯例和立法本意。
我的声音在法庭上回荡,正如我方提供的专家证言和前十三个司法判例所证明的——这种解释方式从未被任何法院采纳过。
苏雅急切地翻阅资料,手指微微颤抖。
季晨阳坐在她身后,眉头紧锁。
我知道他们没有准备这个角度的反驳——这正是季晨阳惯用策略的盲点,我在他身边五年,太了解他的思维模式了。
法官宣布休庭后不到一小时就作出了对我方有利的裁决,这比我预想的还要快。
走出法庭,季晨阳脸色铁青地拦住我的去路。
安然,你明明知道苏雅是第一次独立承办案件,你却故意在她的论证死角发难?
我只是在为委托人争取最佳利益,季律师。
我平静地回应,如果你认为专业辩论是针对个人,那么我建议你重新考虑什么是律师的职业素养。
苏雅躲在季晨阳身后,眼泪顺着脸颊流下。
你是故意的!
你就是想在所有人面前羞辱我!
别担心,苏雅。
季晨阳搂着她的肩膀,我会给你安排更多案件,很快你就能赢回来。
我转身离去,身后传来几位资深律师的交谈声。
徐律师太厉害了,整个论证过程如行云流水,季晨阳律所这次真是挖到宝了。
不,是丢了宝。
徐律师原本是季晨阳的人,现在跳槽到王氏那边。
办公室里,王志远亲自为我倒了杯茶。
一场漂亮的胜利,安然。
他微笑着,已经有三家大客户联系我们,表示希望转由你负责他们的法律事务。
这么快?
我有些意外。
你的能力圈内人尽皆知。
王志远放下茶杯,我想让你组建自己的专属团队,你可以自行挑选律师和助理。
谢谢您的信任,我不会让您失望。
当天下午,《法律时报》就以《跳槽后的黑马律师:首战告捷震惊业界》为题报道了这场官司。
文章直言不讳地指出,我在季晨阳律所时贡献被低估,而今一朝出走,立显实力。
晚上,季晨阳连续三次打来电话,我都没有接听。
第四次时,我发了一条短信:任何业务问题请通过正式邮件联系,谢谢。
他回复:安然,我们需要理性讨论客户流失的问题,这关乎两家律所的共同利益。
我没有再回复。
深夜,前同事林晓打来电话:安然,你知道吗?
董事会今天召开紧急会议,严厉警告了季晨阳。
那几个大客户的流失让公司损失了至少两千万的业务收入,苏雅已经被撤出所有重要案件。
季晨阳怎么说?
我一边整理案卷一边问道。
他终于意识到失去你意味着什么了。
林晓苦笑,现在整个律所都在说,他为了一个实习生赶走了最有价值的合伙人。
我挂断电话,望向窗外的夜空,心中异常平静。